物流输送线轨道小车(简称 AGV / 轨道式 AGV、RGV)是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核心设备,通过预设轨道(导轨、地轨等)实现物料自动搬运,核心优势是定位精准、运行稳定、可连续作业,广泛应用于车间产线、仓储分拣、港口码头等场景。以下从核心类型、工作原理、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展开说明:
按轨道形式、驱动方式可分为 4 类主流车型,适配不同场景需求:
轨道形式:固定导轨(如地面嵌入式导轨、空中悬挂导轨),小车沿导轨定向行驶。
驱动方式:伺服电机 + 齿轮齿条 / 链轮链条,部分轻型车型采用步进电机。
核心特点:定位精度极高(±0.1~0.5mm),承载能力强(从几公斤到数十吨),运行速度稳定(0.5~3m/s),成本低于无轨 AGV。
适用场景:车间产线物料转运(如机床上下料、装配线配料)、仓储密集货架存取。
轨道形式:仓储货架内铺设的地轨,多为单轨或双轨设计。
驱动方式:直流电机 + 滚轮,部分带升降机构(实现物料举升)。
核心特点:可双向行驶,支持多车协同作业,适配高密度仓储(如 AS/RS 立体仓库)。
适用场景:货架间托盘搬运、货物出入库分拣。
轨道形式:空中悬挂的单轨或双轨(固定在厂房顶部)。
驱动方式:电机驱动滚轮沿轨道行驶,自带供电滑触线(或电池供电)。
核心特点:不占用地面空间,可跨越障碍物(如设备、通道),运行灵活。
适用场景:汽车总装线(如车身转运)、轻工行业悬挂式输送(如服装、电子元件)。
轨道形式:地面粘贴磁条(虚拟轨道),小车通过磁传感器识别路径。
驱动方式:差速电机,支持转向、调速。
核心特点:轨道铺设灵活(可快速修改路径),成本较低,定位精度中等(±1~5mm)。
适用场景:柔性产线、电商分拣中心、短距离物料转运。
轨道小车的核心工作逻辑是 “路径规划→定位→执行搬运→反馈状态”,全程自动化控制:
任务下发:上位机(WMS 仓储管理系统 / MES 生产执行系统)通过通信协议(如 Modbus TCP、Profinet)下发搬运任务(如 “从 A 区货架取托盘,送至 B 区装配线”)。
路径识别:小车通过轨道定位传感器(编码器、光电开关、RFID)确认当前位置,结合预设轨道地图规划行驶路径(如直走、转弯、避让其他小车)。
驱动行驶:PLC 控制驱动电机启动,小车沿轨道行驶,速度由变频器调节(加速→匀速→减速),避免冲击物料。
精准定位:到达目标位置时,定位传感器(如接近开关、激光定位器)触发信号,小车制动停止,定位精度满足作业要求(如与工作台对接偏差≤0.5mm)。
物料搬运:通过自带执行机构(如气缸推料、电动叉车举升、皮带输送)完成物料取放,传感器确认物料是否到位(如光电开关检测托盘)。
状态反馈:小车将任务完成状态(如 “物料已送达”“无物料”)反馈至上位机,等待下一条任务。
定位技术:
驱动系统:
通信系统:
安全防护:
生产车间:
仓储物流:
特殊行业:
负载能力:根据物料重量选择(轻型≤500kg,中型 1~5 吨,重型≥10 吨)。
定位精度:精密装配、机床对接需 ±0.1~0.5mm(选 RGV / 激光定位);普通搬运 ±1~5mm(选磁导航 / 穿梭车)。
轨道布局:地面空间紧张选 EMS 悬挂式;仓储密集选穿梭车;柔性产线选磁导航。
运行速度:短距离高频次选高速车型(2~3m/s);长距离重载选平稳型(0.5~1m/s)。
物流输送线轨道小车的核心价值是 “替代人工、提升效率、保障精准”,不同类型车型适配不同场景:追求高精度重载选 RGV,仓储密集选穿梭车,空间受限选 EMS,柔性需求选磁导航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物料特性、场地布局、产能需求综合选型,同时配套上位机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