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ABB变频器服务商    

ABB变频器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经理
  • 电话:18576370666
  • 邮件:18576370666@qq.com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伺服避免撞机问题!
新闻中心
伺服避免撞机问题!
发布时间:2025-08-28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2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伺服系统在自动化设备中广泛应用,但撞机(机械碰撞或过载)可能导致设备损坏、生产中断甚至人员伤害。为避免此类问题,需从硬件设计、控制策略、软件保护、操作规范等多维度综合防护。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:

一、硬件层面的防护措施

  1. 机械限位与缓冲装置

    • 注意:限位开关需定期检查,避免因松动或磨损导致失效。

    • 硬限位开关:在运动轴的极限位置安装机械式限位开关(如欧姆龙WL系列),当伺服电机驱动负载触碰限位时,开关动作切断电源,强制停止运动。

    • 缓冲器:在限位开关前加装液压或弹簧缓冲器(如ACE缓冲器),吸收碰撞能量,减少冲击力对设备和工件的损伤。

    • 安全光栅/光幕:在危险区域(如机械臂工作范围)部署光栅(如SICK WT系列),当人体或物体进入时,立即触发急停信号。

  2. 力控与扭矩限制

    • 伺服驱动器扭矩限制:在驱动器参数中设置最大输出扭矩(如额定扭矩的120%),当负载超过阈值时,驱动器自动降额运行或停机。

    • 力传感器集成:在机械末端安装力传感器(如ATI Mini40),实时监测接触力,当力值超过设定值时,通过PLC或运动控制器触发保护动作。

  3. 电机与减速机选型

    • 惯量匹配:选择电机惯量与负载惯量比(通常为1:1~5:1),避免因惯量不匹配导致控制失稳或过冲。

    • 减速机背隙补偿:选用低背隙减速机(如谐波减速机背隙≤1弧分),减少反向运动时的间隙误差,降低碰撞风险。

二、控制策略优化

  1. 速度与加速度规划

    • S型加减速曲线:替代传统的梯形曲线,通过平滑的速度过渡减少机械冲击(如从0加速到1000rpm用时0.5秒,而非0.1秒)。

    • 分段速度控制:在接近目标位置时降低速度(如最后5mm速度降至10%额定速度),预留足够的制动距离。

  2. 位置闭环控制

    • 高精度编码器:选用分辨率≥23位的绝对式编码器(如多摩川TS5667N120),提升位置反馈精度,减少超调或振荡。

    • 前馈补偿:在运动控制器中启用前馈控制(如速度前馈、加速度前馈),提前补偿惯性力,提高跟踪精度。

  3. 碰撞检测算法

    • 电流突变检测:伺服电机在碰撞时电流会急剧上升,通过驱动器监测电流变化率(如ΔI/Δt>50A/ms),触发保护停机。

    • 模型预测控制(MPC):建立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,预测未来位置和力状态,提前调整控制输出以避免碰撞(适用于高端应用)。

三、软件与系统保护

  1. 电子凸轮与虚拟限位

    • 电子凸轮:在运动控制器中定义虚拟凸轮曲线(如CAM表),限制轴的运动范围和速度,替代机械凸轮,减少磨损。

    • 软限位:在PLC或HMI中设置软件限位(如X轴运动范围±100mm),当位置超出范围时,自动停止电机并报警。

  2. 故障诊断与预警

    • 振动监测:通过加速度传感器(如PCB 356A16)监测机械振动,当振动幅值超过阈值时,提示可能发生碰撞或机械故障。

    • 温度监控:监测电机和驱动器温度(如PT100传感器),防止过热导致性能下降或损坏。

  3. 安全PLC与功能安全

    • 安全PLC:采用符合IEC 61508标准的安全PLC(如皮尔磁PNOZmulti 2),实现安全扭矩关闭(STO)、安全限速(SSL)等功能。

    • 功能安全等级:根据应用风险选择安全完整性等级(SIL2/SIL3),确保保护机制在故障发生时可靠动作。

四、操作与维护规范

  1. 操作培训

    • 培训操作人员熟悉设备运动范围、急停按钮位置和报警代码含义,避免误操作导致碰撞。

    • 制定“手动模式操作流程”(如先低速测试再高速运行),减少人为失误。

  2. 定期维护

    • 润滑检查:定期为导轨、丝杠等传动部件补充润滑脂(如克鲁勃GL261),减少摩擦和磨损。

    • 参数校准:每季度校准伺服驱动器的位置环、速度环参数(如PID增益),确保控制性能稳定。

    • 备份程序:定期备份PLC和运动控制器程序,防止因程序丢失导致设备失控。

  3. 应急预案

    • 制定撞机后的处理流程(如停机→断电→检查损伤→复位→低速测试),避免二次事故。

    • 记录撞机事件(时间、原因、损失),分析根本原因并优化防护措施。

五、典型案例分析

  1. 案例1:机械臂撞机防护

    • 加装安全光栅覆盖机械臂工作区域;

    • 在驱动器中启用电流突变检测(阈值设为200A/ms);

    • 在PLC中设置软限位(距离夹具50mm时降速至10%)。

    • 问题:某汽车焊接线机械臂在换型时因程序错误撞向工装夹具。

  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效果:撞机次数从每月3次降至0次。

  2. 案例2:CNC机床过载保护

    • 在驱动器中设置扭矩限制(额定扭矩的150%);

    • 加装力传感器监测切削力,当力值超过800N时自动降速;

    • 优化加减速曲线(S型,加速时间0.8秒)。

    • 问题:某加工中心在切削硬质材料时因主轴扭矩过大导致刀具断裂。

  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效果:刀具寿命提升40%,故障停机时间减少60%。

结语

伺服系统的撞机防护需结合硬件冗余、智能控制、软件保护和规范操作,形成多层次防御体系。对于高风险应用(如协作机器人、精密加工),建议优先采用功能安全标准(如ISO 13849)设计系统,并通过第三方认证(如TÜV)验证可靠性。随着AI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,未来可实现基于实时数据预测碰撞风险,进一步提前干预,将事故率降至最低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